最近意識到建築史其實是建築的根本,在學校中,必修包含西洋建築史、近代建築史,從希臘講到羅馬,再到歐洲,二戰後因為逃難有一批人於美國落地生根,持續發展。在建築史論課程中,有一張圖讓我特別印象深刻,以至於在離開大學的高壓課程之後,數度會回想起,忍不住思考,到底建築是什麼?(還有,我這樣思考真的有意義嗎?)
不知為何有種古代版meme感
這幅圖原名叫做 The Primitive Hut,中文多稱「原始小屋」,概念在於探討何謂建築,1755由教士 Marc-Antoine Laugier 於建築隨筆中提出,即使是建築系學生,初次看到也無法明白這張圖到底要說什麼(雖然也非常不重要),以下就我自己的理解簡單闡述:在自然中人類基於本能的建構起庇護者,即是建築原型。如圖中搭接而起:柱、梁與山牆,庇護於自然,亦取自自然。在此之前的建築,從未拆解體系和結構去探討。當前看來理所當然的事情,直至18世紀才有人論述出來,我私自認為空間是哲學家、思想家與評論家最好的辯論主題。
我意識到當代所認知的建築師,其實真正的存在非常短暫,我們所熟知的各類建築大師,包含柯比意、萊特等人,和從前結合工匠與藝術家的「建築師」有著極大的差異,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雖然也有著建築師的頭銜,但基本上更多是藝術家,只是他雕刻的項目是一棟建築,且他也於其上作畫。
在建築史中,有另一個人很常被提起,這個人叫做 Palladio 帕拉底歐,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眾多建築師中,只有他完全在做建築設計,他基於希臘與羅馬建築所設計而成的建築型態,成為歐洲古典建築的基礎。恩,以前表現法課堂上第一週就是畫這棟的陰影,當時畫得好痛苦啊,真想跟那時候的自己說,別怕,下週就要畫雙消點樓梯,下下週就要畫浮起來的圓柱體陰影囉。(我還是很氣不知道為什麼要花時間在這上面,我寧可上基礎物理)
對稱的型態戳到大家的點,直到今天
若是返回去建築原型,那也就應證了我最近的焦慮:建築師根本不需要存在,或者,他的存在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類型絕對不同,可能會更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但是,「建築工程」不可能不存在,因為「建築」會一直存在,不論有沒有建築師,人們為了躲避自然,還是會從自然中取材,建構屬於他們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