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詢問要不要去京都賞楓的時候,我其實沒什麼意願,畢竟特休有限,而且十月已經去過一趟九州。
不過,我對於一直沒去過的鳥取沙丘和島根出雲,躍躍欲試,山陰地區的交通真的非常不便,很難隨意拉線,就算地圖上看起來直線距離很近,實際上交通時長就是很長,也很有可能根本沒車。
我試著排了一下,覺得好像有機會繞一圈,從大阪出發,直奔鳥取,再到島根,再到岡山,回到大阪再去京都,這整趟算起來是可行的,時間足夠。一想到能成,我就說了好。
第一天晚上抵達大阪就直達鳥取。住在車站附近的APA。
隔天去快閃了沙丘。
非常早的早上,距離鳥取車站,需要搭公車去,再搭公車回來。我沒有被日本的公車背叛過,只要先查到一定就能等到。如果沒有成功搭回來,整趟旅程就會被延宕了(下下策是計程車),但就是沒有被背叛過,之前去網走也是很倚賴公車。真的好準時喔。更之前去土合也是,這麼荒涼的山裡怎麼公車還會準時來呢,想想覺得真的好大膽。
然後就直奔島根,不過鳥取到島根的鐵道好像出狀況,好在即使出狀況只是換了台車搭要轉車。
所以就經過了米子,有很多鬼太郎的東西。或說鳥取就是很多柯南和鬼太郎的東西。
在出雲吃完蕎麥麵後,下午接著馬上就是一轉岡山,住在岡山,等於這一天內看了沙丘,看了出雲大社,然後晚上才到岡山。疫情前去瀨戶內海藝術季時也有去岡山,印象中就是一個明亮又天氣很好的小鎮。
還記得當初就是在倉敷美觀遇到系上的同學和學長在逛(當時還覺得這兩人只是傳聞中在交往,原來是真的在交往),所以緊急加入了犬島精煉所美術館的點。在此推薦要去瀨戶內海的人一定要去,當時是藝術季所以加開了從岡山到犬島的船,簡直就是方便到不行,不知道後來還有沒有。
所以隔天就是去倉敷美觀。
可惜楓葉還沒全紅,後來到京都更是深刻感受到我們來得太早了。
然後接著去岡山後樂園。
總之就是很舒服的小鎮。
隔天就是回到大阪姬路。然後接著再回到京都。
京都的景點就多了,不過我個人因為那時最沉迷的是致光之君,所以後來安排的幾乎都跟紫式部或源氏物語有關。我爸指定的點是琵琶湖,最有名就是白鬚神社。白鬚神社的位置蠻偏的,如果不是遊覽車好像沒有什麼方法可達,在高速公路旁。我查到,近江高島車站可以租借腳踏車,所以就去車站租來騎了,可以預約,但我們那時候太趕了所以是直接去現場排(網路可確定沒有被預訂完),其實也沒有很多輛,能夠順利借到歸功於我們很早起。
早起是最簡單的事情。嗯嗯。
騎在高速公路旁,然後騎到點後拍照,騎起來動動身子還是很棒。
接著到同樣是琵琶湖西側的比叡山搭纜車。
也算是賞楓的點之一,而且搭纜車就是很好玩。比叡山延曆寺逛起來也十分舒服,裡面也有咖啡廳可以望著湖喝咖啡喝茶吃甜點。
要離開比叡山時,搭的列車廣告上說,底站是石山寺,算了下時間好像可以趕場抵達。所以我就自行前往,雖然不能繞得太久,但是作為看致光之君看得很開心的我來說,能抵達石山寺還是非常滿足。我也好渴望在這裡得到靈光乍現的熱情。
石山寺內有展覽館展出致光之君的各種劇內道具,也有重新將和歌新解或是再詮釋的展出。在網路上看到日本男女議題討論的時候,都會覺得有點戳不到痛點。對我來說,有一些確實是問題,但有另一些並不是。雖然同是東亞,但邏輯還是太不一樣了。覺得源氏物語可以其他篇都不看,就看雨夜品評,就能理解到這是一個怎樣理解但又怎樣彼此造成彼此地獄的人際關係建構。無論如何,還是很羨慕日本有平安時代,這麼多女作家和她們的作品被流傳下來,也沒有被汙衊或被埋葬在歷史之中。
隔天一早去西芳寺,之後就轉去了嵐山小火車,但我預約得太晚了所以非常暗,即使如此日本人還是打了光。對我來說在深夜中的山谷裡打光,以生態的觀點來說,我還是很有罪惡感,雖然知道人類與自然的互動也不是涇渭分明,但我還是寧願一片漆黑,某種程度來說,我大概蠻喜歡一片漆黑的,只要不會被殺,但畢竟主要多數人還是來看楓葉(我爸媽也是)。
再隔天則是去了宇治,宇治同樣是致光之君和源氏物語的重要景點。甚至有源氏物語館可看,這館中的翻譯用的恰是瀨戶內寂聽的版本。那時候正好也在看井上荒野的書,對瀨戶內寂聽有點奇妙的印象。
得說,這整個概念實在是太荒謬有趣。
源氏物語畢竟是古日語,所以有很多翻成現代日文的翻譯本,知名的幾個包含,谷崎潤一郎、與野謝晶子,其中一個則是瀨戶內寂聽。我很喜歡的田邊聖子也有一版,但是不是逐字逐句翻,而是重新解構,我也非常羨慕他們可以有這樣重新解構古典大作的冒險創作精神。
井上荒野寫的書,在那邊的鬼,其實是在寫自己的父親,外遇的故事。那名外遇對象的現實模板其實就是瀨戶內寂聽,但是這三人處於一個很奇妙的關係。這不是個討喜的男人,也不能明白做出這些事情的理由,覺得真是可憐呀,卻又能令人意識到,這樣的人性非常奇妙。現實中,這外遇後沒多久,和許多男人有過糾葛的瀨戶內寂聽就出家去,出家去後翻譯源氏物語,然後成為更加知名的日本代表人物,雖然出家頗有贖罪的意味,但是這樣與許多男人有過不倫戀,卻又能成為名家,放在其他東亞世界還是非常難以想像,完全沒有隱藏,這樣的作風不只是一個人,同時也包含宇野千代,這樣的女作家在日本從來沒有少過,要追溯的話,和泉式部日記也非常有這個調調,為什麼呢?日本社會我也相信是男尊女卑的,包含那些醫大的所作所為,還有演藝圈的風波,但為什麼在女作家這裡,卻能夠容忍如此行徑?
我把以上的問題又丟給了ChatGPT,他回應我在日本的平衡:女性現實中仍被壓制,但在文學中卻能得到更高的存在密度。
我也不知道怎麼樣更好,但我有時候,光想像要是林榮三連三屆首獎都是女性作家的女性題材,恐怕就要有人不滿了。我真的很能感受到,一想到我就又痛苦了。
然後,回來。在那邊的鬼這本書呢,卻又找來了瀨戶內寂聽宣傳,太驚人啦!這真的行嗎?不會太過毫無道德嗎?但我很樂,非常之樂。這本書也是我追致光之君的小插曲。
鳳凰堂平等院很漂亮,可惜當天有點陰。
歷史上,道長的長子賴通將宇治的別墅改建成寺廟。可以跟致光之君的歷史有所呼應。而宇治本身是源氏物語最後的宇治十帖的場景地。我想宇治十帖應該如今也能翻為兩男兩女(或兩男一女)的戀愛再描述一次,真的很狗血,但是這樣的人物設計關係,又能完全感受到強烈的痛。完全有現代小說的複雜度,雖然從源氏物語開篇到宇治十帖,一直都在「替身文學」的卡農裡。
沒看過的母親,聽說長得很像,就從繼母的藤壺一路追尋到自己培養的紫之上的光源氏,以及優柔寡斷,身世不淨,失去了大君又想找大君的妹妹中君,又找上中君親戚的浮舟,就只是因為很像,然後一直被匂宮干擾的薰。三角戀串著三角戀,替身串著替身,誰也沒放過誰!似乎都只是在追逐著幻影。不過我理解的戀愛好像也是這樣,就是一場幻覺,我不喜歡。但是我的癖好就是看人痛苦,然後讓我也跟著感受到痛苦,想痛又不想真的痛,就是我喜歡看故事的原因。結果就是被搞得耐受度愈來愈高,看到不夠自虐的小說甚至會感到一絲惱怒。再更慘更扭曲一點吧,男的女的都是。
所以每次看什麼被文學拯救,我都在想,確定不是文學害人嗎?不過要說是拯救也是,畢竟我經常覺得,這些病態的書為什麼可以裝正經的放在圖書館,放在書店架上,或是被文學獎烘托出偉大呢?文學的魅力可能就在於認可或是緩緩道出了人的這些非人之處吧。誰都有這樣的一面,但要能夠精準描述,以突破心防,還是技術。雖然關於文學觀,還有下略二千字,不過我個人的歪理就不要在這裡出現了。
想想還是覺得源氏物語的人物關係設計的真是厲害,不是從浪漫的角度來看源氏物語,而是從「作者怎麼能在那樣的時代想到這樣的故事」的角度來看,也許人從來就沒變過,人類整體的精神並沒有變得更敏銳或是變得更遲鈍,一直都一樣。只是有些人寫的東西,不會被其他人看而已,會被覺得只是想太多。
離開宇治後,隔天就回來上班了。
大概就是這樣,其實沒有看到楓葉的山陰山陽京都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